
清晨里,他们奔波的身影穿行在大街小巷、建筑工地、工业企业之间,只为找到那污染源头,减少污染物排放;夜幕下,他们挑灯夜战,或是摸排污染源头,或是探讨整改方案,没有丝毫懈怠;日出日落,他们奔波在一线,时刻待命准备出发,只要一声令下,就会立即行动……他们就是仪征生态环境局的环保铁军,“五一”期间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人的责任与担当,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添砖加瓦,成为城市中一道坚实而温暖的风景线。
清晨7:30,当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,城市还未完全苏醒时,仪征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周建民和陈康已整理好装备,带上无人机,精神抖擞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。今天的首要任务,是围绕大气监控点范围内的各建筑工地和拆迁工地进行巡查。
“无人机巡查效率高,仅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此前需要两人耗时大半天的巡查任务。”陈康一边熟练地操作无人机,一边说道。只见他轻轻推动操控杆,无人机如同一只灵动的小鸟,迅速腾空而起。高清镜头记录着工地上的每一个角落,裸土是否被覆盖、车辆冲洗平台是否闲置、围挡喷淋是否正常运行,都清晰地实时传回到陈康手中的操作屏幕上。
随着无人机的飞行,陈康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在巡查过程中,他敏锐地发现问题:有一处裸土未进行覆盖,在微风中扬起阵阵尘土;土方挖掘作业,未采取湿法抑尘;围挡喷淋也未正常运行,周边空气显得有些浑浊。陈康迅速记录下位置和情况,形成详细笔记,第一时间发给相关单位,要求限时整改。他深知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,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。
13:00,周建民和陈康开启新的征程,他们前往用电监控异常的企业进行核查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,用电监控系统是发现企业违规生产行为的重要手段。
在企业注塑车间,他们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。查阅生产台账,查看记录是否完整准确;询问工人,了解生产实际情况;调阅车间监控视频,捕捉每一个可能存在的违规瞬间;查看企业用电监控系统,分析着产污设施在生产,而治污设施未同步运行的异常点。
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,他们发现企业注塑车间生产过程中电源跳闸,重新启动注塑机运行,但未开启配套的二级活性炭废气处理设施。直到交接班时,下一班组人员巡查发现废气处理设施未工作才开启,导致治污设施中途停运了长达15小时。针对违规行为,他们立即行动起来,收集证据,对企业进行立案调查,并明确告知企业负责人要加强生产工序监管和治污巡查,落实环保主体责任,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,达标排放。企业负责人看着证据,面露愧色,表示将立即整改,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,绝不再犯类似错误。
夜幕降临,城市灯火通明,街头巷尾弥漫着美食的香气。然而,对于周建民和陈康来说,他们的工作并未结束,联合夜查行动正式开始。他们与城管、市场监管、公安的执法人员一同来到城区各餐饮区域。
在一家烧烤店,他们发现店内油烟净化设备老化,净化效果不佳。这必须马上更换,不能影响周边居民。陈康对店主说。行动中,他们还发现个别店铺存在占道经营、噪音扰民等问题,联合执法人员迅速处理。一晚上,他们共检查20多家餐饮店铺。在检查过程中,他们不忘向商家宣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规,增强商家的环保意识。
这就是仪征环保人普通而又充实的一天。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,他们坚守岗位,砥砺前行,用艰辛的付出,换来天蓝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,换来美丽中国的美好明天。